Category Archives: 如戏人生

另一个想念中国的原因

上周在网上定了一个40L的背包。今天早上终于收到DHL的邮递信息,说下午1点到4点半之间就会送到。本来今天下午要在做毕业设计的LTI完成check out list的最后一个签名,这样我在那里的工位就彻底注销了,结果因为这封邮件我推掉了下午的事,及时赶回家恭候我的邮包。

印象里,DHL在国内一直是中高端快递的象征,毕竟是个外国牌子,而且还有个港味十足的名字:敦豪。来到德国才知道,虽然他们在美国成立,但这只不过是他们的国家邮政旗下的快递公司而已,就像中国邮政,而不是那种类似中通、韵达一类的私营快递公司。DHL一向不靠谱。有多少次我的邮包莫名其妙就被转到一个离家很远的接收点。这个接收点在城市外的某个小村子里。以前我有学期票,大不了就是坐车过去,长途跋涉走到村子中心的收取点把箱子拖回来再坐车回来而已。可是现在我没有了学期票,坐车的钱都超过再送一次邮包的邮资。而且交通极不方便,从家走到相应的车站就要15分钟。骑自行车去取大件邮包又不大现实。所以很怕这次因为我不在家DHL又把我的邮件寄存到那个接收点。所以乖乖回家耐心等候。

满心期待又无所事事了一个下午,在六点钟收到他们的邮件,果然,我的邮包又被转到那个接收点。虽然在4点半还没收到包裹的时候我已经有些担心事情又会变得如此,但是看到邮件的一刻还是出奇的愤怒。下午我推掉了所有事情一直在家等候,期间根本没有门铃响声或是电话,他们没有按我的门铃也没用尝试我室友的,说明根本就没有来我这里。可能看天晚了直接把今天剩下的货品统一甩到接收点完事。我马上开始在网上找他们的客服热线。谁知道客服热线是机器人,通过声音扫描你要问的问题来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半吊子德语还是能派上用场的。在说了货品单号后,机器人重复了我邮件里同样的话:请去xx接收点取你的包裹。

我生气。

我想和 人 对话,而不是机器人。

我开始找他们的email服务系统,没找到。后来终于在他们FB主页上看到有chat的选项。等了两分钟后终于接通。我问那位客服会不会说英文,她说yes,我感觉豁然开朗了一点儿。我blabla抱怨了一大通,最后说反正我现在想要你们再送一次到我家。她给了我一个链接,说,你可以在里面选择再一次投送。我打开链接,密密麻麻的一排排小字,最后写着,信件和邮包不可以选择再次投送,只有某某业务可以。我复制了这句话准备发给客服小姐,结果她已经结束了对话窗口。我像是举着个隐形的大字报,哑口无言。

 

我经常受感动于国外服务业良好的服务习惯。在国内,我没有体验过很多的“微笑服务”,然而在欧洲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其实,“微笑服务”的背后是一套非常严苛的机械化服务体系。在国内,我们不在乎服务过程,只在意服务结果,结果不满意可以投诉。然而在德国,从未听说“投诉”一词。德国人会严谨地把各种事项逐字写好,而我提供的服务,只是再给你解释一遍这些条款罢了,所以自然没有什么可再去完美化的地方。我在德国经历过几次对公共机构的不满意,比如德意志银行。但其实并不是对他们的服务不满,而是他们的规章制度死板到令人崩溃,然而接待人员做的最多的就是微笑着对你说:das ist aber weiß und schwarz gedrukt. 这个aber用得很妙。意思就是说,反正白纸黑字就这么写着的,我一直在微笑我的服务态度超好但是我也没办法你也没办法就这么招吧然后我依旧在保持微笑哦。

手动加十个微笑表情:)))))))))))))

 

所以在这么一个夜晚,我想念国内那些胡乱穿行的快递小哥,他们的态度不好,但总是很高效。我也想念可以“投诉”的日子,而不是像现在,有苦说不出。

毕业

我毕业了。

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我读下来master of optics and photonics,德国的大学好像没有传说中的那样难毕业。但曾几何时每次考试前的折磨也让我不敢轻易宣扬这样的想法。

我没有像大多数人期望的那样兴奋。毕业对于我来说感觉好像是一次考试的结束,或者说,一个学期的结束。而当别人开始做假期计划并在之后满心期待新学期的时候,我发现我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我路过我最爱的文具店,找不到理由去买那些漂亮的本子和笔。我还想在教授的课堂上认真记笔记,想在课后泡图书馆到天黑,想在考前和同学讨论问题然后体验茅塞顿开的欣喜,我没有机会了。

说失望显得无病呻吟。但是高兴吗,好像还真没有。不过,在别人说congratulation的时候,不笑一笑就很违和吧。

img_2552 img_2553img_2554

一些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对那些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没有兴趣的话,那就先做,然后把它变成兴趣。或者,就接纳不得不做的事实,做要做好。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你很重要吗?并不是。我对自己很重要,所以我对你也很重要。而不是,我要对你很重要,所以我对自己很重要。

一宇发来微信,说这个月底终于要来欧洲了。几个月前我在布拉格查理大桥旁小旅店内给她写了明信片,告诉她这里有多美,要她考虑来度蜜月。没想到她真的要来欧洲度蜜月,而且把第一站设为布拉格。I’m so impressed!

圆圈

从开始做毕业设计已经快两个月了,今天顶着炎炎夏日——可能是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温:34度——终于有了一点成果:改进了一些参量,系统的仿真结果有了一点进步。之前A和我说他的毕业设计前两个月时都不知道在干嘛,我渐渐体会到了他所说的感觉。

最近的生活就是白天在办公室,朝九晚五,下班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去图书馆准备考试。虽然一个星期有几天会放松下,但是每当家、办公室、食堂、图书馆四点一线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充实的孤单感。自己独自一人身处异国他乡,有时觉得自己站在一个半径无限大圆的圆心处,半径外是其他人,比如那些金发碧眼,和我的语言、背景完全不同的德国人,他们离我那么遥远。我不懂他们在开心什么,或者忧愁什么。他们笑,他们喝酒,把这个圆圈无限扩大。而每当身旁成群的中国学生走过时,每当他们在食堂用中文聊天因为这个语言德国人不懂而可以听懂的我就坐在一旁时,又会觉得这个圆圈那么小,即使在十万八千里外的德国,还有这么多和我“同甘共苦”的人。虽然他们和那些德国人一样,之于我来说都是陌生人,但我感觉他们离我很近。我们既分享着同样的对异乡的新鲜和好奇感,也分享着同样的对学业、对生活的烦恼。

我被圆圈包围着。半径的大小不可以说它的大小取决于德国人或是中国人,如果必须要更好的分类,那只能无法用语言表达为:一类人,和另一类人。圆圈忽大忽小,就是我的生活。

ps,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这张图,第一个评论说得好:正因为有不一样的人世界才不会失衡。

IMG_0257 IMG_0258

田园爱人

今早看朋友圈。发现一个附了一张田园风格的图片加上几句归园田居式的描述的朋友圈。不禁想起大概8年前上高中,或者高中毕业时和longc的谈话。我说我喜欢乡下生活,最想去大山里去教书。他说他没那么“清高”,他必须要在城市里生活。

我的想法一直持续到2013年,跟我eex在一起的时候。我说我想去大山里教书,他说他也是。

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对当年longc的想法感同身受。今早看到那条朋友圈,我不再有对炊烟、鸡鸣、犬吠、爱人有任何文艺的想法。我要在大城市生活,那里有喧嚣围绕着我,有无数的Möglichkeiten,有进也可以有退。

我也可以说,我没有爱人,所以不需要田园。

雷雨

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让我想起北京的夏天——雷雨,西瓜和电视。

还有所有过去的,在北京和马赛的老故事。

纪念我的自行车

今日晚餐: 西红柿烧茄子,葱烧香辣鸡。

香辣鸡中放了中国超市买的笋烧牛肉酱,这个酱本是拌面酱,但是我吃起来实在是太辣,所以琢磨着做菜用。放了一点,果然香辣味很浓,又不会过分。
IMG_8917

FullSizeRender IMG_8920

 

最近有很多令我不高兴的事情。

我的自行车之前一直有个我没发觉的问题——右侧脚踏有点倾斜,但是我根本没有感觉到。倒是A有一次骑我的车,说实在是太难受了。他一直催促我去修理一下。我总说,这样骑着也挺好的,我一点也不想弄得这么麻烦。更何况,除了看上去确实有一点倾斜外,骑起来我根本就不知道哪里有问题。为什么要修呢?而A的腿就十分敏感,说这样有损这,有损那,反正就是必须要修一下。

上周末,我刚刚从法国参加spring school回来。天气不错,闲来无事,我俩计划出去骑行。A说,我们先去自行车店,你需要个头盔,然后再把你的车修一下。我说,买头盔可以,但是我不想修车。 等到了自行车店门口,我又强调了一下,我不需要修车。他说,让店员看一下吧。谁知道,这就是我最后一次碰到我完好的车。进店之后,他让我自己在头盔区挑头盔,他把我的车推去问店员。我挑得正起劲,他过来面露难色地说,他们把脚踏卸下来,安不上去了。我有些不悦,但也没当回事,觉得安脚踏这个事对德国人没有什么困难吧,也许一会就好了。又过了一会,他推着我的车过来了。我以为修好了,碰了一下脚踏,脚踏和杠杆完全没有拟合——直接就掉到地上。他十分不好意思的说,他们说,修不好了,你需要一辆新车了。

这时候我才真真切切地知道我应该永远也骑不了这辆车了。我伤心无比,一直对他耷拉着脸。我质问他,我说过我不想修,我可以骑,为什么要送来修?!他一直道歉,说也不想ruin the day的。虽然最后原谅了他——不原谅又能怎样呢?车回不来了,一直闹脾气对我俩的关系也没有任何好处——但从那天到现在,一周过去,有时我还是会耿耿于怀。对于修车本身这件事情,倒没有什么。我只会抱怨他不应该替我做决定。但一想到他从以前到现在,对我的车的态度,我就仍旧火冒三丈。比如以前他说,答应我,以后不要买这么便宜的自行车了。比如今天我想把车放到他的地下室他坚决不同意,等等。

这辆车在我刚搬到德国后不久购入,到现在还不到一年。当时在迪卡侬网上商店买的,加上运费150欧。对于A来说,150欧可能还不够他众多豪华自行车的一个轮子钱。但是我的自行车就是我的自行车,我不会轻看他,更何况在我心里,比起其他同学的二手车,她一点也不轻贱。自行车到货的那一天下午,我骑着她去了莱茵河边,往返20多公里,一路上风景如画,我给我的自行车还有沿途的风景拍了很多照片。照片很美,之前觉得,拍了就过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上传到网上收到几个赞而已。可是如今那辆车永远坏掉之后,我才发现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些照片的样子和当时的感受。

我很少买二手商品,即使二手市场在国外很流行。小到一本书,大到一个家具,我都要挑选自己喜欢的全新的产品。我太需要掌控感了。我的物品必须完完全全属于我,这样我才会尽心去保护他们。写到这里,我又为我没有爱护好这辆自行车感到懊恼。只是现在没有多余的资金让我再去投资一辆新的属于我的车。只好暗暗下决心,早日工作挣钱,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一辆好车,一辆我不会和任何人分享、一辆我会和她独自上路不被打扰、一辆只有我和她其他东西通通fuck off的车。

正如滤镜上所说:晚食慰己。吃饱了,向前看。靠自己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放一张当时骑车去莱茵河的照片,纪念我的自行车。
1

 

春姑娘

复活节周末。上周五放假,下周一放假,连着中间两天周末,一共休四天。不过不用上课的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只是今天要出门买一些必要的食物。超市里一番“大采购”的模样,毕竟昨天、明天、后天商铺都不开门。所以大家都忙着在今天抢购过节用品。

上周一考完了研究生阶段倒数第三门考试,也是很久很久以来(大概从小学或初中毕业开始?)的第一次满分。之后的这几天,由于一些事情还没有落实,不能说心无旁骛地过悠闲日子,但总归是没有太多迫在眉睫的压力,有,也是在不断告诉自己:看开,看开。

前几天游泳用力过猛,两个肩膀同一位置的不同用力方向都有些损伤。今早查看情况还是不大好,于是今天的游泳计划泡汤。拉开窗帘发现天气却出奇的好。我在网上查了很多卡鲁周边的徒步路线,但都不是很满意。A回父母家过节,不然可以邀他一起,或者至少还可以问问他的意见。卡鲁的晴天太难得了,如果呆在家里我会埋怨自己一整天的,更何况,天气预报显示明天又要下雨。于是干脆换装出门。踏上一辆用学生票可以免费乘坐的车,随意选择下车地点。半个小时后,直接就到达了隔壁城市,名叫Rastatt。虽说是两个城市,但可能也就是丰台到昌平的距离吧。只是这个小城太过无聊。出了火车站只走了几分钟,看到的只有道路、楼房,还有一些看上去十分荒凉的超市。我想,市中心应该不是这个样子。但是实在没有什么理由让我坚持走到市中心。所以,只在这个城市来了个“火车站游”便打道回府。

IMG_8354 IMG_8387 IMG_8402

从车站到家的路上有一棵树。前几天拍照时上面还都是花骨朵,今天下午发现她们已经盛开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记忆有偏差,似乎早些时候去车站时她们还是含苞待放的样子,几个小时后已经朵朵喷张。一时怎么也想不起她们的名字,明明是很大众的花。不想了。好在迎春花的名字还记得。迎春花也开了,春天要旺盛地来了。

食物程序员

今晚吃这个。
IMG_8390

没有名字的拌面,没有菜谱,步骤时间也是自己掌控。想放什么就切丁,丢到锅里炒。突然想吃鸡蛋了就把已经放到水池里的锅再拿出来煎一下。

切胡萝卜的时候想,什么程序可以让切胡萝卜丁更高效一些呢?是像我一样,先切横截面,再将几个横截面摞起来,垂直切三刀,然后平铺切丁,还是另有秘诀?大厨必定知道其中的算法吧!应聘时,是不是可以像程序员一样,show出几个有着高准确率的高速算法?

切芹菜丁时,发现芹菜丁比胡萝卜丁好切多了——只需在芹菜杆上竖着拉几刀,将一条一条的芹菜并拢,再切它们的横截面就好了。果然目标不一样,算法设计也要不一样。Object Oriented真是无处不在!

不过,如果真的有了所谓的“食物程序员”,那么做饭的乐趣也少了大半吧。做饭是件感性的事。最自在时,各种称量物品也可通通舍弃。不常见的食物也可以互相混搭。我有些慢慢接受:You are what you eat。我不奢望自己吃得更好,只希望吃得更用心。

以上写于19:16
————————————————————————————
以下写于23:15

突然想到,好像胡萝卜也可以按照切芹菜的方法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