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书札记

今天在下班回家的堵车途中读完了徐志摩的《致陆小曼》。

我看书一向是“一推一”,就是说书中作者提到哪些有意思的东西,我就会有兴趣去找相关书籍看一看。或者作者描述了其他作家的某些有意思的作品,我也会直接记下来之后搜索。比如Alan de Botton的《旅行的艺术》中第七部分“令人眼界大开的艺术”中提到梵高与普罗旺斯的故事,我便之后读了一本收集了梵高写给他弟弟Theo书信的自传《亲爱的提奥》;比如我看了Maugham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书中描绘了许多作家当年的八卦轶事,看后决定看一看蒙田随笔。当然,还没有时间来读。(可读的书实在是太多了。)

《致陆小曼》最后“眉轩琐语”部分有这么一段:

适之游庐山三日,作日记数万言,这一个“勤”字亦自不易。他说看了江西内地,得一感想,女性的丑简直不是个人样,尤其是金连三寸,男性造孽,真是无从说起,此后须由一大改变才又新机:要从一把女性当牛马的文化转成一男性自愿为女性作牛马的文化。适之说男人应尽力赚出钱来为女人打扮,我说这话太革命性了。邹恩润都怕有些不敢刊入名言录了!

所以这位适之先生变成为我下一个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样的男性会在那个年代可以有如此思想?

为了可以更方便更便宜地下载到他的一系列书,之前一直为办不办kindle包月而犹豫的我立马准备开通kindle unlimited。谁知经常给我推送广告的这项服务居然不对海外ip开放。无奈又是一顿折腾,在网上找可以翻墙回国的vpn。捣鼓了一个晚上,终于偶然发现了一个管用的vpn,心惊胆战地连上,祈祷不要断线,这才把这项服务注册好。开通后马上下载了十本胡适的书,把借阅极限填满。

其中一本的自序这样写到:

我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用作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thinking aloud)。我自己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就不肯寄给怡荪,留作我自己省察的参考,因此我对于这种札记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无论怎么忙,我每天总要腾出一点工夫来写札记,有时候一天可以写几千字。

我从自己的经验里得到一个道理,曾用英文写出来:

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 

译成中国话就是:

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

嗯,看到这里已然很合胃口了!

 

另,这几天同时另外看的一本书是伊坂幸太郎的《一首小夜曲》。所以写此篇blog的背景音乐便是莫扎特的Eine kleine Nachtmusik.

 

老情人朋友

 

豆瓣fm居然给我推荐梁朝伟+李宇春版的《十年》,真是奇怪的组合。

不过也由于是不熟悉的声音唱熟悉的歌曲,所以才注意到歌词。(不然只会只注意到旋律)

不假,许多歌曲的歌词都是阅历越深越能品出来,前提是作词者阅历比听歌者阅历丰富,这是必须的。

这两天和sbp讨论gopro的事情,又把之前在马赛宿舍拍的延时视频拿出来看。最近真的特别想念马赛……还有马赛的人。

我在2014年夏末初秋来到马赛,六个月之后就搬到德国。一直到现在在德国毕业后依旧留在这里。我在马赛住在火车站对面大学里学校分配的宿舍楼。宿舍楼很大很高,一面靠山,一面临海。每一层的公共阳台则在海山之间。我和他在这个阳台上度过过很多个晚上。他抽烟,烟就在海、山、星星之间转。海上还有船,即使在黑夜里,有时也会有船笛的声音。宿舍很小,阳台很冷,却有很多个值得怀念的日子。

我搬离马赛之前的那个晚上,我们故作轻松发信息。谁知道其实他就在外面阳台上抽烟。我看到他后说 挺冷的,你回家吧。他说好。

今晚偶然听到《十年》,发现歌词贴切得很。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变为朋友


					

然后我就一个人了

周六一早在比上班略晚的一点的起床时间醒来(7点多一点),睡了个迷迷瞪瞪的回笼觉。睡到实在睡不着的时候,起床,洗澡。打开音乐,是California Dreaming。

我在纸上写下今天要去超市买的食品:


鸡蛋
土豆
黄瓜
鸡肉
速食
水果
饮料

 

前段时间读山本文绪的《然后,我就一个人了》,此时深有共鸣。

我大概不算是恐婚主义者,更算不上仇婚。只是如果有一天我选择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去说服自己放弃这般软塌塌的生活。

开网 久更博客

大多数人都认为电话客服是个十分枯燥的职业。

可是在周五的晚上10点钟,这位1und1公司的技术接线员接待一个把路由器设置错误、说着笨拙的德语、因为已经没有网一个月之久而变得火急火燎的我的时候,当他十分耐心一步一步引导我排除故障并重新设置设备的时候,当最后一步完成他让我随便点个网页看是否有网的时候,当我在电话里欢快的跟他说太好了终于有网了的时候,他说:Das ist was ich hören will!!!

这份成就感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没那么差。

我很想记住他的名字并且再次感谢他,可是在电话里记住德国人的名字对我来说可能永远不可能吧。。。

身份转变

今天在卡鲁市的Agentur für Arbeit 注册了。拿到个证明,等到这个学期结束不再是学生的时候,就正式成为一名“失业者”。回到德国之后自己办理各种事物,身份的转变,延签证,问保险,再去跑这样的预约,努力用德语沟通,虽然现在工作还看不到希望,但是一切都井井有条,也终于开始认真自学德语。

想到以后人家问:“Was machst du beruflich?” 的时候,可以光明正大地说:“arbeitslos” 也是件没什么丢脸的事儿呢。

《春月》有感

写这篇读后感之前特意搜了下作者包柏漪的照片。书已读完,却还不知道作者的样貌,有些不妥。

我想象的她是雍容华贵款的,像彭国母那样。也许是受《春月》这本书封皮的影响——淡绿配暖黄的中央稀洒着个民国女性的后侧脸——得是多么温柔的一个人。看到作者的照片后却发现与我的想象不那么一致。虽然包已年逾古稀,但照片中年轻的她和如今的美籍华人有着同样地“范儿”。那种小而亮的有着东方特色的神秘眼睛,加上欧美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巨大笑容,和文中所营造出的中国旧社会中温柔的、保守的女性氛围大相径庭。也难怪,她一定要来到中国,伏案通读有关中国的书籍,然后用六年才完成这本书。

小说其实是很好读的。有个著名的“桥段维基百科”叫TV tropes。它的内容是总结各类影视作品或小说中出现的剧情,然后再细分为桥段。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只是这些桥段的重新排列组合罢了。桥段为人所熟知,行云流水,朗朗上口。相对于拥有大量新名词的学术书籍,或者社会学类、哲学类的文章,读小说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不会有理解问题。而人们读小说时暴露的弱点往往是占线拉得太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导致情节连不上,看到后面,前面已经出现人物的名字和关系也忘记了。

实不相瞒,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去年夏天的时候,当时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看着书中张家女眷们讨论着三寸金莲而发笑,我能想象出她们聚在庭院一侧,用扇子或者袖襟遮着脸窃窃的样子,一细绺头发垂下。空隙间我摘下墨镜举目四望,健康的德国人穿着少得不能再少的bath suit,哗啦哗啦在湖里拍水嬉戏。再回到书中,又是“轻颦双黛螺”的模样。后来,因为忙着毕业论文的事,只看了第一章就把书放在一边。回国时带着。在国内准备出去旅行的时候,嫌沉,装包里了又拿出来。等回来了,终于可以酣畅淋漓一把,用了三天就看完了全书。

故事的情节不是那么饱满。看故事也是看历史,历史没交代清,故事的背景就不自然。美籍华人手下的中国故事,尤其是六七十年代的新中国故事,让我想起了意大利人拍的、里面有位极似毛泽东的演员的《末代皇帝》,虽然在电影里那个角色并不是主席。还有红卫兵的镜头。总觉得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或者说,没有真正“社会主义经验”的人对社会主义过于敏感,或者说是带有一种嘲讽式、夸张式的敏感。

我之前不理解,因为没有感同身受过。但这次回国,我看着满街的红色标语,我有点不适应。我想象着这些标语换成德语挂在德国的大街小巷是什么景象。

书中的允坚移民美国后,在七十年代回国探亲坐火车至苏州,下车后被列车员追上说他买的烟忘拿了。他道谢,习惯性地摸口袋准备拿小费,才想起给小费是“资本主义的陋习”。

“他已经回国三天了,他应该记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谢和给小费同样不合时宜。道谢是封建余毒,因为人家不过是尽到了同志式的义务,高高在上地表示感谢反而是一种侮辱。”

……

“这里的十字路口也同样竖立着巨大的广告牌——上面不是画着身穿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人物挽手前进,就是红底黑字的主席书法,号召同志们团结起来。”

……

 

书中的家族史,也从一开始婉约的调调一直升到了书末喊口号的年代,群情激昂。我佩服主人公春月。她历史感太重了,不诉苦,不怨天尤人,不被生活左右,守着她的秘密。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能憋住秘密也是意料之外的大惊喜吧。

I have a Yufka

emoji-translator-wanted-london-firm-seeks-specialist-bbc-news

I’ve just read an article from BBC. This job looks so promising but still competitive. 😀

 

Actually today there was a new idea about “the job that you’d like to do” popped up when I was in the queue waiting for purchasing a Yufka, which cost me 2,50 euro.

Which is, i would like to be a Dönnerfleisch fleshing gal. <– the person who uses that kind of machine to flesh Dönnerfleisch out of that machine which is sticking with a stick of Dönnerfleisch.

 

I don’t think it’s an easy job.

另一个想念中国的原因

上周在网上定了一个40L的背包。今天早上终于收到DHL的邮递信息,说下午1点到4点半之间就会送到。本来今天下午要在做毕业设计的LTI完成check out list的最后一个签名,这样我在那里的工位就彻底注销了,结果因为这封邮件我推掉了下午的事,及时赶回家恭候我的邮包。

印象里,DHL在国内一直是中高端快递的象征,毕竟是个外国牌子,而且还有个港味十足的名字:敦豪。来到德国才知道,虽然他们在美国成立,但这只不过是他们的国家邮政旗下的快递公司而已,就像中国邮政,而不是那种类似中通、韵达一类的私营快递公司。DHL一向不靠谱。有多少次我的邮包莫名其妙就被转到一个离家很远的接收点。这个接收点在城市外的某个小村子里。以前我有学期票,大不了就是坐车过去,长途跋涉走到村子中心的收取点把箱子拖回来再坐车回来而已。可是现在我没有了学期票,坐车的钱都超过再送一次邮包的邮资。而且交通极不方便,从家走到相应的车站就要15分钟。骑自行车去取大件邮包又不大现实。所以很怕这次因为我不在家DHL又把我的邮件寄存到那个接收点。所以乖乖回家耐心等候。

满心期待又无所事事了一个下午,在六点钟收到他们的邮件,果然,我的邮包又被转到那个接收点。虽然在4点半还没收到包裹的时候我已经有些担心事情又会变得如此,但是看到邮件的一刻还是出奇的愤怒。下午我推掉了所有事情一直在家等候,期间根本没有门铃响声或是电话,他们没有按我的门铃也没用尝试我室友的,说明根本就没有来我这里。可能看天晚了直接把今天剩下的货品统一甩到接收点完事。我马上开始在网上找他们的客服热线。谁知道客服热线是机器人,通过声音扫描你要问的问题来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半吊子德语还是能派上用场的。在说了货品单号后,机器人重复了我邮件里同样的话:请去xx接收点取你的包裹。

我生气。

我想和 人 对话,而不是机器人。

我开始找他们的email服务系统,没找到。后来终于在他们FB主页上看到有chat的选项。等了两分钟后终于接通。我问那位客服会不会说英文,她说yes,我感觉豁然开朗了一点儿。我blabla抱怨了一大通,最后说反正我现在想要你们再送一次到我家。她给了我一个链接,说,你可以在里面选择再一次投送。我打开链接,密密麻麻的一排排小字,最后写着,信件和邮包不可以选择再次投送,只有某某业务可以。我复制了这句话准备发给客服小姐,结果她已经结束了对话窗口。我像是举着个隐形的大字报,哑口无言。

 

我经常受感动于国外服务业良好的服务习惯。在国内,我没有体验过很多的“微笑服务”,然而在欧洲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其实,“微笑服务”的背后是一套非常严苛的机械化服务体系。在国内,我们不在乎服务过程,只在意服务结果,结果不满意可以投诉。然而在德国,从未听说“投诉”一词。德国人会严谨地把各种事项逐字写好,而我提供的服务,只是再给你解释一遍这些条款罢了,所以自然没有什么可再去完美化的地方。我在德国经历过几次对公共机构的不满意,比如德意志银行。但其实并不是对他们的服务不满,而是他们的规章制度死板到令人崩溃,然而接待人员做的最多的就是微笑着对你说:das ist aber weiß und schwarz gedrukt. 这个aber用得很妙。意思就是说,反正白纸黑字就这么写着的,我一直在微笑我的服务态度超好但是我也没办法你也没办法就这么招吧然后我依旧在保持微笑哦。

手动加十个微笑表情:)))))))))))))

 

所以在这么一个夜晚,我想念国内那些胡乱穿行的快递小哥,他们的态度不好,但总是很高效。我也想念可以“投诉”的日子,而不是像现在,有苦说不出。

毕业

我毕业了。

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我读下来master of optics and photonics,德国的大学好像没有传说中的那样难毕业。但曾几何时每次考试前的折磨也让我不敢轻易宣扬这样的想法。

我没有像大多数人期望的那样兴奋。毕业对于我来说感觉好像是一次考试的结束,或者说,一个学期的结束。而当别人开始做假期计划并在之后满心期待新学期的时候,我发现我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我路过我最爱的文具店,找不到理由去买那些漂亮的本子和笔。我还想在教授的课堂上认真记笔记,想在课后泡图书馆到天黑,想在考前和同学讨论问题然后体验茅塞顿开的欣喜,我没有机会了。

说失望显得无病呻吟。但是高兴吗,好像还真没有。不过,在别人说congratulation的时候,不笑一笑就很违和吧。

img_2552 img_2553img_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