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下班回家的堵车途中读完了徐志摩的《致陆小曼》。
我看书一向是“一推一”,就是说书中作者提到哪些有意思的东西,我就会有兴趣去找相关书籍看一看。或者作者描述了其他作家的某些有意思的作品,我也会直接记下来之后搜索。比如Alan de Botton的《旅行的艺术》中第七部分“令人眼界大开的艺术”中提到梵高与普罗旺斯的故事,我便之后读了一本收集了梵高写给他弟弟Theo书信的自传《亲爱的提奥》;比如我看了Maugham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书中描绘了许多作家当年的八卦轶事,看后决定看一看蒙田随笔。当然,还没有时间来读。(可读的书实在是太多了。)
《致陆小曼》最后“眉轩琐语”部分有这么一段:
适之游庐山三日,作日记数万言,这一个“勤”字亦自不易。他说看了江西内地,得一感想,女性的丑简直不是个人样,尤其是金连三寸,男性造孽,真是无从说起,此后须由一大改变才又新机:要从一把女性当牛马的文化转成一男性自愿为女性作牛马的文化。适之说男人应尽力赚出钱来为女人打扮,我说这话太革命性了。邹恩润都怕有些不敢刊入名言录了!
所以这位适之先生变成为我下一个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样的男性会在那个年代可以有如此思想?
为了可以更方便更便宜地下载到他的一系列书,之前一直为办不办kindle包月而犹豫的我立马准备开通kindle unlimited。谁知经常给我推送广告的这项服务居然不对海外ip开放。无奈又是一顿折腾,在网上找可以翻墙回国的vpn。捣鼓了一个晚上,终于偶然发现了一个管用的vpn,心惊胆战地连上,祈祷不要断线,这才把这项服务注册好。开通后马上下载了十本胡适的书,把借阅极限填满。
其中一本的自序这样写到:
我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用作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thinking aloud)。我自己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就不肯寄给怡荪,留作我自己省察的参考,因此我对于这种札记发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无论怎么忙,我每天总要腾出一点工夫来写札记,有时候一天可以写几千字。
我从自己的经验里得到一个道理,曾用英文写出来:
Expres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appropriating impressions.
译成中国话就是:
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
嗯,看到这里已然很合胃口了!
另,这几天同时另外看的一本书是伊坂幸太郎的《一首小夜曲》。所以写此篇blog的背景音乐便是莫扎特的Eine kleine Nachtmusik.